摘要:古代的“尘柄”指:,尘柄是一个汉语词语,其含义可以从多个方面来理解。在古代,“尘”常用来表示微小的土粒或灰尘,而“柄”则多指器物上用手握持的部分。因此,“尘柄”...
团购热线:1
80898
2870
古代的“尘柄”指:
尘柄是一个汉语词语,其含义可以从多个方面来理解。在古代,“尘”常用来表示微小的土粒或灰尘,而“柄”则多指器物上用手握持的部分。因此,“尘柄”字面上可以理解为带有微小灰尘的手柄,引申为笔杆。
在古代文献中,如《晋书·王羲之传》中就有记载:“吾书比之钟繇,犹尘柄之于锥刀。”这里用“尘柄”来比喻笔,意味着王羲之的书法技艺高超,如同尘土附在锥刀之上,非常细微且有力。
此外,“尘柄”也常被用来借指书法或文学创作。总的来说,“尘柄”在古代主要指的是笔杆,进而引申为书法或文学创作的工具和技艺。

尘在古代叫什么
在古代,"尘"这个词有多种含义。它可以指悬浮在空气中的微小土粒或灰尘,也可以用来形容轻微的灰尘,如“扬尘”。此外,“尘”还可以指代佛教中的修行概念,即“尘世”或“红尘”,代表着世俗的纷扰和繁华。在文学作品中,“尘”也常被用作比喻,象征着时间的流逝、岁月的变迁以及人生的短暂和无常。
另外,在古代汉语中,“尘”还同“成”,表示“完成”、“实现”的意思。例如,《左传·襄公二十四年》中的“世修其德,而幸其会,则以纪于世矣;世相去矣,而祸福同于一焉,则胡可胜道也?”中的“世修其德”可以理解为“世世代代修德行善”,这里的“修”与“尘”同义。
总之,“尘”在古代是一个多义词,其含义因语境和时代的不同而有所变化。

古代的尘柄
“尘柄”是一个汉语词语,读音为chén bǐng。它有多种含义:
1. 古代的一种书卷,因用尘土封裹而得名。这种书卷因为长时间保存,书衣很厚,可以充当枕头。
2. 借指书籍。由于古代书籍多装在卷轴里,所以“尘柄”也用来代指书籍。
3. 指古代尚书省六部所属各司主官的印信。这些印信通常由木头制成,排列在一条轴上,故称“尘柄”,也可以泛指印章。
此外,“尘柄”还出现在一些文学作品中,如明代张岱的《陶庵梦忆·断桥》中就有“尘柄冷削秋月白”的描述,这里的“尘柄”即指寺庙中的铜香炉,因其长期烟熏而显得古朴。
以上信息仅供参考,如需了解更多,建议查阅相关文献或咨询汉语言专家。
团购TEL:1
808828
4
7O



